查看完整版本: [-- 古老的太平街 --]

河源同乡论坛 - 河源论坛 -> 源城论坛 -> 古老的太平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好尔 2009-06-08 09:14

古老的太平街

        源城区老城有一条太平街,它的原名叫十字街,因早年商业兴旺,整条街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故改名太平街。

       谢氏家族的祖屋宝树第是太平街最为古老的豪宅之一。宝树第建于何朝何代,连谢氏家族的后人也说不清楚,据说,谢氏在太平街的开祖原系宰相之子,同长兄一起从中原迁至河源,在太平街修建豪宅宝树第,繁衍子孙。

       当你走进太平街的宝树第依然会感到豪气犹存,尽管这是一座已说不清建筑年份的古屋。

       走进宝树第,迎面是一个宽阔的大厅,厅中的地板系青砖铺设而成。厅的背面是一块偌大的朱红色木制屏风。屏风上书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德辉宰辅先祖雄心峭壁攀登凌极顶”,下联为:“宝树庭阶祠孙大志云程更上屋鹏飞”。绕过屏风,有一天井,过天井便是宝树第的上厅,谢氏家族祭祖的地方。

       整个豪宅系青石砖垒砌而成。在上、下厅的两边辟有厢房,除临街的为双层建筑外,均为平房,在厅前还建有花园,有独成小院的房间28间,门店9间。

       叶阿婆今年85岁,5岁时,因家境贫寒从惠州入谢家做童养媳。据叶阿婆讲,谢家当时男人大都外出经商,女人则以纺麻为主,并经营着9个门店。每天天亮时,每户的女人们带着纺车来到大厅将纺车整齐排列,那情形颇为壮观。

       宝树第在抗战时期遭受过一次洗劫。叶阿婆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是1937年的一个下午两点多钟,日本人的飞机突然轰炸河源,由于宝树第在太平街甚为显眼,成了日本人轰炸的主要目标。一枚炸*弹投向宝树第临街的左厢房,厢房立时燃起大火,夷为平地。叶阿婆在别人的帮助下逃至现在的烈士陵园地段才获以逃生。在那次轰炸中,谢氏家族共17人丧生,其中一户全家遇难。

       宝树第现在仍住有12户人家,全系谢氏家庭成员,近年来,宝树第虽然未出名人,但宝树第的谢家后代生活平静,和睦相处。

       谢氏家族最早在临江的地方建有几间门店,形成了太平街最早的店铺。

       最先的太平街并不繁荣,街面不宽,街边的房子约5米之宽相对而立,街面系一条条青石块铺就而成。经商者大都系本街人士,采用后院加工前院经营的方式,经营品种也仅限于米店、肉档、豆腐加工、木材加工等行当。

       1930年,太平街得以改造,据说,这是河源最早的水泥路。太平街的这次大规模改造为太平街后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太平街的真正兴旺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广州、香港、东莞相继沦陷,大批难民涌至河源,而当时的河源水陆交通发达,在现今珠河桥端建有一个大型的中山码头,码头可停靠20余条大型货船。当时的河源粮食也相当充足,据说,现在的库区在当时被喻为岭南第一粮仓。

       在难民中,不乏精明商人,他们在逃难中发现太平街这一经商宝地,便纷纷落脚,边避难,边经商,使太平街得以逐渐兴旺。后又有外地商贾慕名而至,使太平街逐渐形成了广州、南海的百货,东莞的水产,兴宁的布匹,潮汕的药材,大埔的陶瓷等行当,促进了太平街的第一次繁荣。

       据太平街的老辈讲,太平街在鼎盛时期商贾如云,店铺达300余间,并带动了沙边街、中山路、化龙街一带的繁荣,形成了河源最早的一片商业区。

       当时规模最大的经营业要属茶楼自然楼,设有茶位20围,请有伙计40多个。最大的旅馆要属中山旅馆,建有4层高楼,曾在自然楼做过伙计的一位老伯至今还能回忆起中山旅馆开业时的情景:一副对联从旅馆的屋顶挂至地面,上联为,“地点适合水陆交通四屋高楼”,下联为,“适应防空主君光顾唯命是从”。由于当时的中山旅馆不但提供食宿,还养有青楼女子,开业后,不但吸引了船工,也吸引了大批公子少爷前往,生意空前兴旺。

       太平街最为有名的加工业则要属谢氏家的麻纺加工和大米加工业。当时太平街有大米加工业3家,其中最为有名的要属裕民米机,这3家大米加工店不但负责全城的粮食供应,同时还发电供应全城,也是河源最早的发电厂。

       为保持这种繁荣,当时太平街的商家们还自发组织了九行工会,工会以行业划分。据说,当时的九行工会不但享誉粤东,也名扬广州等地。太平街成为当时粤东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太平街不长,整条街不足400米,可就在这不足400米的街面上出了几个响当当的商界人物。

       谢锦生是宝树第谢家的后代,据太平街的先辈们讲,谢锦生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他也是谢家继宰相后在河源出的最有名的一个人物。

       谢锦生很早就下广州闯世界,主要经营赌场。据说,谢锦生的赌场在广州很有名气,可日进千金。解放前,谢氏家族正是靠谢锦生的赌场支撑着谢氏祖先留下的那份家业。

       谢锦生经营的虽是赌业,却很心善,如有河源人下广州登门求助,谢锦生必会给你找上一份工作,但有一条件,绝不能染赌。如乡人有下广州办事的,谢锦生必会好酒相待,并帮其买好回程的车票。对于家乡的建设,谢锦生也常常鼎力相济。解放前夕,谢锦生突然消失,有人说他去了香港,也有人说他去了澳门,众说不一。

       爱国人士邝愈平先生就出生在太平街邝屋巷。现在,民间正在发起重修宋代爱国志士邝愈平文物的活动。邝愈平先生的后人邝以平先生就是太平街本乡经商人士中的一位知名人士。他三代祖传的天成号在当时的太平街就很有名气。天成号系其祖父1925年创建,制作经营灯笼。1937年,邝伯的父亲子承父业,成了天成号的当家。当时的灯笼系竹子扎成骨架,外糊白纸而成,灯笼内装有油灯。在白纸上书有红、黑文字。最大的灯笼无法出门,需从天井里吊出去。一个灯笼卖一块大洋。天成号在邝伯的父亲手中得到急速地扩张。设有3个门店,天成老号、天成号、天成栈。抗战胜利后,邝伯初中毕业,其父将天成栈作为陪嫁送给了邝伯的大姐,将天成号传给了邝伯,自己留下了天成老号。

       邝伯接手天成号后因河源已用上了电灯,灯笼业日渐衰落,邝伯发现街上兴宁开的布匹经营业很旺,便在继承祖业的同时引进布匹经营,并从广州引进车衣技术,形成了一个以灯笼加工、布匹加工、布匹经营的综合商号。

       中山旅馆的大股东缪老板不但是在河源第一个建4层高楼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太平街经营饮食生意的人。当年中山旅馆生意的红火,缪老板赚了大把的钱。1949年5月,缪老板去了澳门。今天,太平街的老一辈谈起缪老板那精明的生意头脑和非凡的胆识依然津津乐道。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与那一座座现代化高楼大厦相比,太平街已显得是那样古老而陈旧,几乎成了一条小小的胡同,但它依然是源城区商业旺地之一,它每天的人流、物流不会亚于源城区其他商业街市,古风长存,太平街长盛不衰。


查看完整版本: [-- 古老的太平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