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筹办亚运会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推动经济社会齐头并进发展方面的经验,足够深圳去分享、去借鉴。”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俯瞰深圳,城市特色鲜明。
“而立”深圳再起步。
深圳经济特区扩容,发展空间更大。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接受本报负责人专访:
文/驻深圳记者柯学东、刘畅 图/驻深记者轩慧
“如果说是排头兵、领头羊,那广州和深圳就像羊头上的两只角。”
“首先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尤其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
“前海要探讨深港在现代服务业上合作的先行先试”
“深圳是座‘移民城市’、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
“无锡、苏州、深圳,这三个城市,我都很有感情。”
“粤语有九个韵,比唱歌还难学。”
对深圳来说,2010年、2011年注定载入史册。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而立”深圳再起步。这一年,深圳特区开始扩容;这一年,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获得批准;这一年,深圳开启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
2011年,深圳“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民生幸福城市”的建设让人倍受期待;这一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给这座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带来更多的关注。
在将要迈入2011年之际,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接受了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总编辑李婉芬的专访,畅谈特区建设、前海规划、大运会期待、特区文化、穗深关系等。
“我到广东后,每晚在床头都会翻翻粤语小册子,我在学粤语啊。”采访结束时,王荣风趣地以自己为例子阐述深圳的移民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
谈穗深关系:
“经济发展方面,广州和深圳齐头并进”
采访的话题从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开始。“广州成为全球目光汇聚地,也为兄弟城市——深圳乃至整个广东省赢得了荣誉,增强了我们的自豪感。”王荣热情洋溢地评价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
在谈到广州、深圳两座城市的关系时,王荣谦虚地表示,广州无疑是深圳的老大哥,广州和深圳在珠三角、广东省是两个最重要的城市。如果说是排头兵、领头羊,那广州和深圳就像羊头上的两只角,是标志着珠三角、广东省经济实力、改革开放、城市形象、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准的标志性城市。这两个城市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一直是通过比学赶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尤其是近年来,这两个城市相互学习的氛围更浓了。
“我来深圳之后,这两个城市走动的频度、规格都在进一步加大,这也体现了新时期大家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齐头并进,尤其是广州筹办亚运会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推动经济社会齐头并进发展方面的经验,足够深圳去分享、去借鉴。”王荣说。
王荣透露,深圳准备在明年一开年就召开深圳大运会最后冲刺的动员大会,请了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到动员大会上来介绍广州筹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经验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也想借助广州的经验推动我们大运会的举办。”
王荣还谈到了穗深两座城市的共性:“广州在经济发展方面,这几年和深圳确实是齐头并进,而且为我们整个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应该讲,广州为全省作出的贡献比我们更大,因为经济总量份额比较大,再加上体制因素。同时,我们这两个城市确实已经形成了一些共性,这些共性足以展示广东在整个改革开放、现代化当中的一些亮点和特色。”
对于深圳的独特性,王荣介绍说,在自主创新上,深圳确实是可以成为“国家队”,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圳要利用前30年积聚的基础,为国家自主创新在战略、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实现新的贡献。
“深圳新的发展可能会是特区跟周边城市融合、跟整个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好地结合的发展。广州发展水平高,深圳与广州的关系应该是产业合理布局、互补、错位发展。”王荣总结说。
谈“民生幸福城市”:
“首先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
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深圳提出了打造“民生幸福城市”这一目标任务。对于这个问题,王荣谦虚地表示深圳更需要向广州学习。
王荣说:“在构建民生幸福城市上,广州更有基础。因为广州有着数千年历史沉淀、文化沉淀,而且是一个省会城市,所以在构建民生幸福城市基础上,广州有更多地方值得我们深圳学习的东西。”
关于深圳,王荣说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也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深圳是一个在30年里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一个移民的、开放的城市,现在中央提出深圳要努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做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如果我们能走出一条和谐发展、民生幸福建设很有成绩之路,可能更有说服力,从我们自身建设上来讲也更有必要。深圳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从经济总量上来看,现在可以说跟中等发达国家靠近了,从人均收入上来讲也是全国最高,但是由于我们仅仅是个发展了30年的城市,而且如果仅仅强调经济增长,强调GDP为上,也必然使我们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一致。从今年开始,深圳更加明确地提出,要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在采访中,王荣谈到深圳民生建设中要重点布局的工作。教育方面,他认为:“深圳作为经济发达的城市,按道理讲它的教育也应该是发达的,但是由于深圳只有3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现在的教育如何适应快速膨胀的人口,如何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需求,如何适应城市文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方面面临的任务非常重。我们要利用改革开放的一些优势,让教育在快速发展、向更高水平发展方面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比如说我们通过与香港的合作,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比如,我们通过国家赋予我们先行先试改革的权限,争取让南方科技大学早日发展成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化的大学。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深圳产业优势,利用企业主体的优势。”
在医疗问题上,王荣形象地说:“每日有大量兄弟城市、企业到深圳来招商、引资、上市,但是没有人到深圳来看病。这一点,我感觉落差很大,也是深圳老百姓感到与深圳的30年的发展不相匹配的。这个短腿,我们需要尽快地补上。”
在住房保障、社会福利提高方面,王荣认为深圳还将做得更多。“过去30年,深圳吸引全国人才、各路精英来参与特区建设得益于两方面条件:一是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另一个是靠新体制带来的高收入,或者说当年靠新体制带来的高福利来吸引大家。我们在想,今天还是需要我们提供更好的福利、更好的保障,乃至更高的收入,让我们的发展体现在民生上,体现在发展环境的优化上。所以在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更多社会保障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努力。比如从今年开始,在住房保障方面,首先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但这个保障范围要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
对于交通问题,王荣透露,明年6月 30日之前,深圳将有178公里的地铁运行。“昨天我们2号线、3号线开始试运行。在这方面,广州有更丰富的经验,让深圳借鉴。”
深圳发展高端物流的位置得天独厚。
前海最后的蚝民。
政府搭台,文化产业立足深圳。
深圳的休闲文化。
谈15平方公里前海:
探讨深港在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先行先试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王荣说:“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我们怎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继续履行广东、珠三角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我们总的工作要求,就是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王荣表示,深圳“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已经基本成熟,将通过即将召开的“两会”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当中,深圳侧重两个重点,就是围绕主题、突出主线方面,结合深圳过去30年发展的基础做更多工作。在科学发展方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继续发挥特区的作用。
“如果说过去30年,深圳经济特区主要在打开国门,在探索市场经济的建立方面发挥它先行先试示范性的作用,那么今天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在带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有所作为。”王荣认为深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更应该有所作为,因为深圳毕竟是一个改革开放城市,产业的先进性也更有基础,所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能做到带头的角色,更早见到成效。
王荣自信地介绍说,国家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的主题地位,深圳目前来讲是最具备条件的,深圳完全是以市场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在过去30年中,深圳出现了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招商、平安保险等一些代表国家实力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王荣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深圳要着力部署,来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经济特区不仅要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的要求。
那么,深圳要在哪方面办得更好?王荣表示,首先是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在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要能够做出表率。“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深圳特区有没有‘特’,要不要再‘特’,其实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区新时期的任务依然非常重要。比如说,现在国家给了我们前海15平方公里作为功能区,这是国家规划当中最小的一个功能区,但要做的内容又是全国任何一个规划项目没有赋予的内容——探讨深港在现代服务业上合作的先行先试。因为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开放基本上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在现代服务业上我们没有更多地开放,而且跟国际上比较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向国际学习、尝试一些新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些重要内容。”
谈特区精神:
“深圳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
王荣说,在深圳,人们整天思考的是改革,更多考虑的是目标的追求,这是30年来深圳能迅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与深圳是座“移民城市”很有关系。
刚到深圳的人或者会觉得,“深圳比较浮躁”,这里的人感觉坐不下来;对此,网民各有各的看法,很有意思,有些网民说,“深圳就是靠这种不安分”才有了活力,才有了创新,才有了我们不断往前走的动力,而且深圳就应该保持这种活力。
王荣说,这也是深圳的现实,是这座城市的个性,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对未来充满憧憬,是深圳很宝贵的特征。
王荣还说,深圳也要更多更深地融入岭南文化,更多地让岭南文化和“移民文化”的优势结合起来。“我感觉,深圳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继续在珠三角一体化中,甚至在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好作用。深圳在贯彻科学发展的思路中,要很好地学习内地一些城市,让深圳的发展更加完整,更加协调。”
谈自己曾主政的三座城市:
“我很幸运,都是在中国最好的城市工作”
当本报负责人问及王荣书记在苏州、无锡、深圳三个城市工作的不同感受时,王荣欣然接过话题说:“我很幸运,到地方工作十多年,都是在中国最好的城市工作。无锡、苏州、深圳,这三个城市,我都很有感情,叫我在任何一个城市停下退休我都很满意、无怨无悔!”
王荣细说道,这三个城市都挺有共性——为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作出很大贡献。如果说珠三角的发展更多得益于开放,长三角的发展最早得益于其自身的改革,并利用珠三角开放的辐射推动了长三角的开放。
而无锡,历史上就是一个工商城市,在改革开放早期其实也是内地的一个排头兵、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无锡为国家的早期改革,乃至后来工业化迅速推进作出了贡献。
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之前,人们都认为它是一个消费型城市。浦东的开发开放为苏州的发展赢得了一个关键条件,所以苏州一跃而起,成了人们认为发展最完美的城市。
深圳,改革开放城市的特色鲜明。来到深圳就感到充满活力,人人都在奋斗,人人都有诉求,这点在内地或其他城市中是很少见的。大家都为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都感觉到要自觉地将经验弘扬光大。
“到目前为止,深圳是我工作过的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城市。”王荣说,深圳为什么能培育出那么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如此之强的企业,是市场的力量在深圳得到了足够大的释放。
谈文化融合:
“我每晚都会翻翻粤语小册子,我在学粤语”
“我到广东后,每天晚上都会翻翻床头的粤语小册子,我在学粤语啊!”王荣书记笑着自爆“猛料”,在深圳学粤语,在广东城市当中可能条件最不具备,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看还是更有条件的,“你毕竟在珠三角范围之内,而且深港合作、粤港合作在整个发展当中位置很重要,香港人就是讲粤语的!”他说。
“不过,难度还是蛮大的。教粤语的书编得很好,既有拼音,也有汉字注释,但是当我按汉字读出来的时候,所有讲粤语的人都笑了。”王荣说,粤语有九个韵,比唱歌还难学。
王荣强调,进一步把深圳特区文化和岭南文化更紧地融合起来,非常重要。他透露,这几年不管是“双转移”也好,“双到”也好,深圳应该是履行得很好的。尤其是对湛江的“双到”,好多真的都是产业“双到”、产业转移。深圳也面临资源比较紧缺、空间比较狭小的问题,深圳新的发展必须“走出去”,所以深圳可以跟“双转移”、“双到”结合得更好,产业直接就过去了。现在深圳在汕尾、潮州建立了产业转移园。
王荣与广州进行交流,对广州整个老城区的整治印象很深刻,认为真的把文化保护和民生改善结合得非常好,就像荔枝湾那一带,这是老百姓能够接受、参与和拥护的。
谈深圳大运会:
“把广州经验用于深圳大运会筹办和建设”
一个小时的采访将要结束了,王荣对在座的深圳市委常委、秘书长王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会军说道,深圳的报纸也要把广州的一些经验很好地总结、挖掘、宣传,用于大运会的筹办和建设工作。
王荣书记还欣然与本报报业集团采访组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