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同乡论坛2009年度工作总结

深圳南山电脑维修
农业 | 财经 | 教育 | 专题 | 招商 | 感动河源 | 河源景点 | 魅力河源 | 美体瑜伽 | 河源摄影 | 精彩户外 | 种植频道 | 养殖频道 | 东江河畔月刊
热烈祝贺河源同乡论坛建坛四周年
东江河畔网旅游旅游资讯

旅游: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1-04-25 15:08:06 作者:下雨天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旅游: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
 

核心阅读

  1995年从“0”起步的河源旅游,用11年时间实现了年接待游客人次500万的突破,尔后只用了4年时间,就实现了在500万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按“十二五”河源旅游总体规划,到2015年,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将再翻一番

  在“客家古邑·万绿河源”这一城市形象定位的框架下,河源成功打造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五大旅游品牌,致力由“旅游旺市”向“旅游强市”飞跃

   “生态旅游产业的战略性、支柱性地位不可动摇”。河源发展生态旅游业,既是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又是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途径,更是适应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建设“幸福河源”的现实要求

 

  

\

    游客在万绿湖水月湾游玩。河源作为以青山绿水著称的“珠三角后花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珠三角居民的青睐,成为他们出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日报记者 黄赞福 摄

\

“十一五”河源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4月22日,一支浩浩荡荡的旅游队伍来到河源。1500多名中山游客聚集河源文化广场,拉开了“中山万人游河源”的序幕。代市长彭建文当起了“河源旅游大使”,热诚地向中山人发出“请柬”:欢迎到“客家古邑·万绿河源”观光旅游。

    这是继2007年两地千人互动游活动后,河源与中山加强旅游合作、互拓旅游客源市场的又一次深度合作。事实上,类似的“万人团”、“千人团”不止来自中山,珠三角的一些城市纷纷组织大规模的旅游团队到河源访绿,如广州的“净土连平千人行”、东莞的“千人游河源”等。

    河源作为以青山绿水著称的“珠三角后花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珠三角居民的青睐,成为他们出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数据显示,2010年,河源累计接待入市游客人次突破1000万大关,达1065.57万人次,同比增长26.79%;旅游总收入达46.07亿元,同比增长28.57%。

    1000万!对于河源旅游而言,这曾是一个天文数字。1995年从“0”起步的河源旅游,用11年时间实现了年接待游客人次500万的突破,尔后只用了4年时间,就实现了在500万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而按“十二五”河源旅游总体规划,到2015年,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将再翻一番。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努力探寻其背后的逻辑,看到了河源生态旅游的新坐标。

     这个新坐标,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市委书记陈建华去年接受省级媒体采访时指出,“山清水秀”蕴含着很多发展机遇,对于河源来说,这个机遇就是生态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所以我们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河源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今年3月22日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陈建华强调,“生态旅游产业的战略性、支柱性地位不可动摇”。他指出,河源发展生态旅游业,既是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又是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途径,更是适应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建设“幸福河源”的现实要求。


1、超前谋划建设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

     “把生态旅游业当成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的,在全省各地级市中仅有河源。”在去年6月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省旅游局副局长王志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这根“支柱”,竖得并不容易。河源旅游业的起步以1995年万绿湖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为标志,而在此之前,外地旅游团到河源旅游的纪录几乎为零。从这个意义上说,河源旅游业是从零起步的。历经“九五”时期和“十五”时期的积淀,河源旅游业在“十一五”时期进入了大发展的快速时期。

    “‘十一五’是我市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快速时期,也是河源旅游业从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开始转型的时期。”市旅游局局长古敏生说。

     “十一五”开局之年(2006年),河源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十一五”收官之年(2010年),这一数字翻了一番。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652.7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157.27亿元,年均增长幅度均超过15%。

    数字的背后,是河源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影响力的提升。

    2007年,河源正式亮出了独有的“城市名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在这一城市形象定位的框架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阶段的河源旅游业,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优势,成功打造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五大旅游品牌,致力由“旅游旺市”向“旅游强市”飞跃。

     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提出了“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是河源旅游转型方向”的思路。这种转型,既包括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也包括由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的转变,还包括由面向珠三角市场向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转变。

    2008年6月,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的决策,提出以“客家古邑·万绿河源”为总体形象,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河源建设成为客家文化、恐龙文化生态保护基地,“泛珠三角”居民回归自然的休闲度假胜地和独具魅力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建设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我市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发达、旅游体系健全、旅游功能完善、旅游效益较高的具有生态特色和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强市。

    建设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种超前的谋划,已成为“十二五”时期河源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2、反周期操作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

    2010年,河源生态旅游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同时也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第23届世客会在河源召开。

     说是机遇,因为世客会作为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借助这一平台,包括生态旅游业在内的河源各行业都将得到一次宣传和展示的机会;说是考验,因为当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时期,河源在生态旅游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课”要“补”,但“囊中羞涩”的现实成为摆在河源面前的一道坎儿。

     面对这一问题,河源主政者果断出招:以迎世客会为契机,实施反周期经济操作,对景区景点、酒店、市政道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全面提高我市旅游产业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抓酒店建设和改造升级:2010年4月、8月,市政府及源城区、东源县分两批与市区万绿湖东方国际酒店等32家酒店签订了《世客会签约接待酒店合同》。市区新建酒店7家,扩建3家,装修改造酒店20多家,市区三星级(或相当于三星级)以上酒店床位从2000多张增加到6000多张。

     抓景区改造升级:万绿湖码头、停车场及镜花缘的改造,新港客家风情小镇的“穿衣戴帽”,苏家围、佗城、林寨古村等客家文化景区全面修复,新建恐龙博物馆,和平温泉之都度假区于去年5月正式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使得我市拥有3个4A级旅游区。我市五大旅游品牌形象大大提升。

     抓旅游重点项目:投资60亿元的广晟御临门温泉度假村二、三期工程,投资45亿元的东江·巴登城综合性旅游项目;投资超过10亿元的万绿湖东方国际酒店;投资6亿元的希尔顿酒店……镜花缘和响水景区也重新引进了勤诚达投资集团,进一步壮大了我市旅游产业规模,提升了旅游产品档次。

     抓旅游产业规划:市政府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编制了《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策划》,进一步促进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第23届世客会开幕前,河源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接待酒店投入20多亿元进行新建和装修改造,大部分酒店焕然一新;万绿湖、镜花缘、苏家围、佗城、林寨古村及恐龙博物馆升级改造共投入近2亿元……

    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的全面提升,为旅游业在“十二五”时期的大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市共有旅行社32家;已建成的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点)30个, 其中4A级旅游景区3个;全市拥有旅游酒店、社会旅馆499家,总床位30462个;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3万多人,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就业15万人。


3、“十二五”:描绘旅游强市蓝图

    2010年,广东全省共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3140.93万人次,国内过夜旅游人数1.8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04.1亿元。放在全省旅游业的“大盘子”中,河源1065万的旅游人次、46亿元的旅游收入就显得“单薄”许多。

    如何“强身健体”,显然是“十二五”时期河源旅游要解决的问题。

    河源旅游的“十二五”规划,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通过培育特色旅游城镇,打造强势旅游区,构建精品旅游线路,打响生态休闲度假品牌,不断提升河源旅游的市场知名度,加快实现河源旅游产业从观光型向观光与生态休闲度假相结合的转变,加快实现河源从全省旅游资源优势区向全省旅游产业优势区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综合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河源在旅游强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最终,将河源建设成为广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岭南生态休闲旅游名城、旅游强市,将河源旅游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河源旅游将形成“一心两带四个特色板块”的空间布局,即滨湖城市生态旅游中心、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产业带、滨江休闲度假产业带、东南西北四个特色板块。

    “一心”:以市区和万绿湖为中心,连通东江、新丰江周边生态资源、水资源、客家文化资源和恐龙遗址资源,建设宜游、宜居、宜商、宜文的生态型、度假型、历史文化型、综合型的现代化滨湖生态旅游新城和全市综合旅游服务中心。

    “两带”:即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产业带和滨江休闲度假产业带。

    “四个特色板块”:以龙川县古邑文化旅游为“东部古邑客家文化旅游板块”、以紫金县红色文化旅游为“南部红色文化探秘与乡村旅游板块”、以和平县温泉旅游为“西部温泉养生度假旅游板块”、以连平县森林生态旅游为“北部森林度假旅游板块”,实施核心牵引、“一心两带四个特色板块”联动的协调发展战略。

    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将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旅游接待总人次达2113万,旅游总收入达91.5亿元。

    超过2000万的旅游人次、90多亿元的收入,这些数字传递出什么信息?

    “近百亿元的收入,与去年我市农业产值相当(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100.03亿元),相比之下,旅游业的付出更少。”陈建华指出,旅游业符合河源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生态旅游产业的战略性、支柱性地位不可动摇”。

    “河源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这一定位非常好。我始终坚持这个观点,广东发展生态旅游最有条件的就是河源。”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成建三认为,河源拥有一流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且临近珠三角这个全国最活跃的经济体,河源旅游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旅游发展大有可为,必将成为河源的支柱产业。


■样本解读

佗城嬗变诠释河源旅游新样本

    走在龙川佗城古镇的老街上,越王井、赵佗故居、越王庙、考棚以及星罗棋布的姓氏宗祠,俨然为你打开了一本岭南历史文化的“说明书”。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佗城、来到佗城、亲见佗城。佗城,已成为河源旅游一个绕不开的亮点。

    佗城,是秦朝古镇,作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亦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也正因如此,佗城被选为世客会嘉宾寻根问祖和参观考察地之一。然而,最初的现实却不容乐观,升级改造前的佗城,衰朽的不仅有文物建筑,还有生活面貌,古城面临被“掏空”的危急关头。

    自2008年开始,借助河源筹办2010年世客会的契机,佗城的升级改造终于被提上日程。而佗城改造升级的决策者、推动者和组织者,正是市委书记陈建华。2007年4月,刚刚主政河源的陈建华到佗城调研时就指出:“佗城是当之无愧的广东最古老县城之一,不进行规划、保护和开发,愧对祖先。”代市长彭建文到河源履新后,多次来到佗城视察,给予指导和支持。同时,古镇升级的民间热情也被点燃,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到佗城景区的升级改造当中。

     世客会期间,佗城旧貌换新颜赢得了前来观光的世界客属亲人的称赞,并通过世客会这一国际性盛事传达到世界各地有客家子女的地方。借助世客会的宣传营销,佗城的旅游人数成倍增长。更重要的是,佗城借助世客会进行改造升级,不仅带旺了旅游业,对该镇乃至全县的经济都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佗城实际上已经从一个千年古邑的文化符号中抽离出来,升华成为一个领衔河源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典型样本。


■网友声音

   “胡子哥”:河源现在的发展势头很好,民营企业在这个“大盘子”里能找到很多发展机会,做大做强。
   “西门吹水”: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仍然是重头戏。现在的民营企业,搞房地产、资源开发、酒店餐饮的不少,赚钱的老板很多,企业家不多。让民营企业更加清楚地掌握“三四三”发展战略、投身“三四三”发展战略,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白加黑”:民营企业不仅要成为主力军,而且要成为正规军,这就需要民营企业主有长远的发展眼光,规划清晰的发展战略,重视产品的品牌战略,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创新和理念创新。

    “小雨淅淅”:民营企业起步在河源,发展在河源,也应该回报河源。这些年搞社会公益的民营企业不少,希望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


■专家视点

\

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成建三:
河源是广东最适宜发展旅游的城市

      河源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将其作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这一定位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河源发展旅游比发展工业更有条件和优势。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河源在生态、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以说是广东最适宜发展旅游的地方。

     这几年是河源旅游发展较快的时期,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酒店的接待水平和能力均不断增强,市县区旅游业多点开花。更难得的是,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提出“要像抓工业一样抓旅游业”。新加坡的一位规划大师曾经说过:一个城市,工业永远是不能当“客厅”的;能作为“客厅”的,就是生态环境,就是旅游业。

     生态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休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生态旅游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除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外,同时辐射带动众多产业的发展,涉及银行、保险、农业、工业、环保、建筑等众多行业,对拉动当地GDP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具有乘数效应。比如河源最近引进的东江·巴登城项目,就是将旅游和保险相结合,这是一个创新。生态旅游业是循环经济产业,旅游产品大多数具有一次投入、重复消费、长久利用的特点;生态旅游业是无烟环保产业,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极小,而且旅游开发本身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所以,从这些角度而言,河源选择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绝对是正确的。

     不过河源旅游业起步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注意几点,比如政府可以在城市形象和定位上主打旅游、生态、低碳牌;继续引进一些大企业、“傍大款”,引进东江·巴登城这样的大项目开发高水平的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河源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未来前景非常好;要在提升旅游品牌(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影响力上继续下工夫;借力文化,打响品牌,龙川佗城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借鉴推广,做好文化这篇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意高眼镜 品牌太阳镜 眼镜架 镜片 近视偏光太阳镜淘宝店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