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同乡论坛2009年度工作总结

深圳南山电脑维修
农业 | 财经 | 教育 | 专题 | 招商 | 感动河源 | 河源景点 | 魅力河源 | 美体瑜伽 | 河源摄影 | 精彩户外 | 种植频道 | 养殖频道 | 东江河畔月刊
热烈祝贺河源同乡论坛建坛四周年
东江河畔网新闻河源新闻

“三反”理念下的河源生态素描·综述篇

2011-09-21 09:36:48 作者:下雨天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三反”理念下的河源生态素描·综述篇
 

核心阅读

    河源率先崛起,必须是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同步崛起。经济崛起是率先崛起的重要条件,而生态崛起则是率先崛起的本质要求。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实现环保与发展的双赢,成为河源历届市委市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河源始终牢记保护生态的大局观念和政治责任,本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发展方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是资源、财富。河源最大和最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近年来,河源高擎“三反”理念的大旗,着力发展“四新”产业,致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碧波如镜的万绿湖。绿水青山,是河源最亮丽的名片;优良生态,是河源最突出的优势。(日报资料图片)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本报最近的两条消息:一条是8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11年城市蓝皮书》,河源的人居环境指数全国排名第四;另一条是9月5日,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到河源考察时透露,2013年中兴通讯河源基地首期将投产,2014年产值将实现1000亿元,未来将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

    对于这两则消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伟萍教授这样解读:很多新兴产业或者精密制造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更严格,河源一流的生态环境犹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它们,河源为全省提供了一个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典型样本。

    作为生态发展区,河源肩负着生态屏障和保护水源的艰巨任务,而作为后发地区,河源肩负着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光荣使命,在统筹协调中实现“生态优先,加快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比翼齐飞”,这正是河源的理想与追求,也是河源主政者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今天,河源已然在保护与发展“共赢”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不断扩大、深化这一“战果”。而指引河源实现这一目标的,正是科学发展观在河源的具体实践——反传统路径发展、反经济周期操作、反梯度产业承接的“三反”理念。

    近年来,河源扛着“三反”理念的大旗,着力发展“四新”产业,推进经济、生态和文化“三大崛起”,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弘、美轮美奂的生态画卷。

理念先进

“三反”理念:一把钥匙破解发展难题

    正所谓,没有理念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支撑的理念是空洞的。

    河源地处东江中上游,是广东省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粤港重要的饮用水源区,肩负着东江中下游、珠三角地区40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重任。保护好河源的生态,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面对新“三座大山”(扶贫开发重点县约占全省的1/3,人均GDP仅为全省的1/3,财政自给率约为1/3)的现实状况,作为经济后发地区,河源更肩负着省委、省政府所赋予的“乘势而上、率先崛起”的光荣使命。

    要保护生态,就得放弃和牺牲很多发展的机遇;要率先崛起,就得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加快发展、谋求幸福。面对这样一个“矛盾”的要求,河源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使命呢?

    市委书记陈建华和市长彭建文多次强调指出,生态环境是河源最大的优势,保护生态就是保持竞争力;强调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不是拒绝发展,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谋划一个地区的发展,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彻底改变这个地方的落后命运?”陈建华说,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呢?首先就是发展路径的选择,这就是“三反”理念,推进经济、生态和文化“三大崛起”。

    什么是生态崛起?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生态崛起由于尊重地球上的生物、环境,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后者的发展又为前者服务,产生累积因果效应,达到生态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崛起,与增加投资、劳动力、技术等依赖外部因素产生的粗放型增长(外延增长)不同,属于内涵增长模式,是集约型增长,是时下提倡的发展策略之一,与我国提倡的建设节能环保、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致。
    “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老路,河源要坚决摒弃。”陈建华说,发展本身只是手段和过程,而不是目的。科学发展观对发展进行了正本清源,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坚持统筹兼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好环境和资源,这才是发展的目的。所以,率先崛起的使命应该是经济、生态和文化“三大崛起”,三大要素不可或缺、不可偏废。于河源,生态优势正是河源的最大优势,离开了生态这个依托,河源的其他优势将不复存在,生态崛起也是率先崛起的本质要求。

    建市23年来,河源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始终牢记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观念和政治责任。本届市委、市政府更是秉承了这一理念,将生态建设摆在了重要战略位置。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目标要求;在“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发展方针中,“生态优先”排在首位;践行“三反”理念、推进“三大崛起”,更是将生态崛起与经济、文化崛起摆在了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生态优先、环保至上”、“环保是河源的生命线”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2010年,河源在全省各市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结果中总分排名第12位。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的同时,河源生态建设同样是满园春色、绿意葱葱:自2003年以来连续6年在全省环境质量考核中获得“双优秀”;2008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3—2007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先进城市”称号;2009年获评“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今年8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11年城市蓝皮书》,河源的人居环境指数全国排名第四……


措施给力

筑综合立体生态环保体系护绿水青山

    再完美的计划,要想变成现实,都要以行动作为保障。河源生态崛起的蓝图已经绘就,环保生命线的理念已然确立,如何抓好落实呢?

    从“三个暂停”(暂停环湖路建设、暂停速生桉种植、暂停审批木材加工厂),到关闭463家非法矿山矿点,关闭一批小钢铁、小水泥企业,再到林业生态建设“三个率先”(率先在全省实施并完成林业体制改革任务、率先在全省实行森林防火问责制、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启动县区11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等等,近年来,河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不乏铁腕之举。

    不仅有具体的整治行动,我市更加注重从制度层面构建生态环保的保障体系,确保生态和环保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因”,成为所有党政领导干部的共识:将环保指标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决策机制和县区政府任期目标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所辖县区主要领导的政绩挂钩,组织、人事部门将环保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参考,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构筑源头控制、末端治理、清洁生产的综合立体生态环保体系,我市又打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套组合拳。“关一批”、“卡一批”,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关一批”是指关闭一批污染重、严重破坏生态的企业,严格项目准入和环保审批。除了关闭非法矿山,淘汰小钢铁、小水泥等落后产能之外,还在全市范围内暂停种植速生丰产桉树,暂停新的木材加工企业审批等。“卡一批”是指端正政绩观,追求有效GDP,卡住污染重、严重破坏生态的项目进入河源。河源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持“四个不批”(即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的项目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不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地表水没有环境容量、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及入园环评审批条件、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确保新建项目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河源将几百个可能产生污染的投资总额达500多亿元的项目拒之门外。

    末端治理就是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的形势下,举全市财政之力,夯实环保基础,加强污染物集中治理。河源市城南污水处理厂是全省产业转移园中首个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其配套的人工湿地在全国的污水处理厂中都难得一见,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并全部予以回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总建设规模为36.18万吨/日的全市11个污水处理厂正在积极推进,“一县一厂”目标已初步实现。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开展,更推进了我市的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让这一道生态屏障更加坚实。

    天格外的蓝,空气格外的清新,水格外的清甜。践行“三反”理念,河源交出了一张让人满意的生态“成绩单”,将多个No.1和优秀收入囊中: 全省空气质量最好,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全省饮用水源水质最好,市域内东江干流和支流的水质都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Ⅱ类水标准,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市城南污水处理厂是我省32个产业转移园中最早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高达72%;全省空气质量最高,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是全省唯一从未下过酸雨的城市。


绿色动力

昔日发展“包袱”今成绿色崛起动力

    经济崛起是率先崛起的基础,在为生态环保建设构建一个有力的保障体系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制定了发展的条条框框。面对这一困局,河源如何加快发展?如何不拖全省发展的后腿?这让生态与发展“共赢”的目标更增添了几分难度,成为摆在河源主政者面前的一道必须求解的难题。

    “我们在认识上一定要走出一个误区:发展工业必然带来污染。”自主政河源后,陈建华不断阐释这一观点,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比如瑞士,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和实践已经证明:“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发展工业并不必然会带来污染,只要我们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四新”产业,一定可以探索一条社会财富有效增加、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百姓福祉不断增进的科学发展新路径,实现经济、文化和生态“三大崛起”,河源生态产业前景广阔。

    2010年1月12日,投资达210亿元的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河源奠基动工,这是我市科技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也将为我市探索出一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快速发展与环保“双赢”的发展新路子,更为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广东省,树立了一个独特的样本。

    不仅是北京汉能,梳理近几年河源项目建设,我们发现,自省委、省政府实施“双转移”战略3年多来,中兴、东江商贸物流城、广东国华、海川国际、立国制药等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四新”产业项目已纷纷落户河源。而指引它们“抢滩”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正是反梯度产业承接这一理念。
    河源采取“反梯度”的战略取向,更加注重反梯度产业承接,致力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加速新兴产业规模化,抢占战略发展的制高点,力争与发达地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四新”产业,成为了河源工业的脊梁。据测算,中兴通讯达产后6年内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而随着“四新”产业的充实壮大,更为河源2016年实现2000亿元的工业产值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态优先、环保至上”的发展理念,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铁腕措施,这些看似自我设套、限制发展的“苛刻”条件,竟转化成了跨越发展的动力,更收获了出人意料的惊喜——河源产业在生态崛起中实现完美转型和华丽升级。

    惊喜还远没有结束。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分,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两次在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专家评审会上胜出,赢得10亿元扶持资金;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河源与广州、东莞、深圳等城市签订了万绿湖直饮水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力争让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由于河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河源的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农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今年将申请创办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河源的生态旅游品牌日益打响,在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河源又成为了“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生态环保,这是河源昔日的发展“包袱”,今天已经成为河源的发展新优势,明天也将成为河源率先崛起的绿色动力。“十一五”期末对比“十五”期末,全市GDP增长1.16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5倍、国地税收入增长2倍、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长2.67倍。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100亿元(2006年为346.1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2.5亿元(2006年为12.54亿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伟萍教授认为,经济发展虽然有梯度,但现代产业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后发地区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实施反梯度产业承接,进而实现跨越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生态优势,而这个优势是很多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在这方面,河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态崛起与经济崛起“共赢”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理念河源生态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意高眼镜 品牌太阳镜 眼镜架 镜片 近视偏光太阳镜淘宝店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